《认知觉醒》

先说谢邀再吹逼,人在美国下飞机。

博士在读刚下课,勉强有空答此题。

各个都是高学历,家里存款小几亿。

年薪百万算个屁,月入千万有点低。

知乎这个平台上常年有人装逼,但是平台对于知识的态度却是很认真的,比如这本《认知觉醒》就是自知乎的年度书籍之一。听名字像是一本鸡汤,但是内容却是这样的:

一.认识大脑

约在3.6亿年前,也就是古生代陆生脊椎动物产生的时代,动物的大脑只具备“本能”,它们的行为主要依靠条件反射,比如:天敌来了就快跑;有猎物了就赶紧追;这样的动物是没有主观能动性的,就比如蜥蜴,鳄鱼等等。

随着生物演化,大约在2亿年前,有的动物就在“本能”的基础上演化出了“情绪”。这些动物就在本能的基础上拥有了快乐,恐惧,怜悯等等情绪。于是他们知道哪些地方不该去,让他们感到害怕,或者形成一种更亲密的族群关系,比如像猴子,他们就能相互照顾,相互帮助,因为他们都是有情绪的动物。我们人类养宠物时也会更喜欢养猫啊,狗啊之类的,因为它们能给我们提供情绪上的帮助和价值。

随着生物的继续进化,在250万年前,有一种动物就诞生了“理智”,这就是人类。理智让我们拥有语言,让我们产生科技,艺术,让我们能够进行逻辑思考。但在“本能”“情绪”的基础上产生的“理智”却并不强大,当我们用理智去对抗本能和情绪实际是做不到的。比如:“哎呀,今天就玩一天吧,事情留着明天做”“不多吃一点怎么有力气减肥呢”等等。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,实际已经被本能和情绪劫持了,在为本能和情绪找借口,合理化它们的要求。假如在原始社会,“本能”“情绪”做出的决策可能一点问题没有,人就是喜欢吃炸鸡,吃薯条,吃螺蛳粉,这会有助于我们存储能量生存下去,但是在现代社会,不缺乏食物的情况下,只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,这也是为什么人总沉迷于手机游戏,短视频的原因,因为它们总能让人及时满足,让人立刻就快乐。

二.“本能”和“情绪”也有副作用

“本能”“情绪”裹挟“理智”的过程中,我们得到了及时满足,得到了快乐,但是也带来了一种烦恼——“焦虑”

当你刚刚毕业,迷茫不知道应该找工作?考研?考公?的时候,会感到焦虑;当你遇到困难,却又不愿意去克服,拖延到最后也不得不面对的时候,会感到焦虑;在工作中到不到意义,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,会感到焦虑;任务计划做了很多,但是完不成,感到焦虑;和同学朋友比较,发现别人已经发展的这么好了,而自己好像还没有开始,感到焦虑;

其实这些焦虑都来自于两点:1.想要做很多的事情。2.想要立刻看到效果。或者叫做“趋利避害”“急于求成”,这是“本能”和“情绪”带来的副作用。

如何缓解“焦虑”呢?答案是“理智”。当你因为“趋利避害”而焦虑的时候要着眼长远考虑到长期不做的后果。当你因为“急于求成”而焦虑的时候要保持耐心,承认和接纳事物遵循客观规律缓慢发展。

“理智”<“情绪”+“本能”“焦虑”产生的时候又需要“理智”来缓解。你想买的包过再久多半还是会去买下,你想看的小说,熬夜也会看,现在的成年人,工作以后还要把自己重养一遍,满足一下自己童年的缺憾。所以“理智”是没有办法控制“情绪”“本能”的,但人处处又需要“理智”,当一件东西稀缺的时候,我们就要学会开源节流。最好的方法就是,不要让“理智”去对抗“情绪”“本能”,而是引导它们,晚上不想跑步,那就想象一下自己以后的健硕身材,10年后在同学朋友面前耀武扬威的身姿;想要去旅行,那就缓一缓,做完手头的事情后,好好给自己规划一通,一定要玩的痛快。总之,不要对抗自己的“情绪”“本能”,不内耗,这是否也是一种活的通透呢?

三.去在生活的细节中,找到可爱的那个你

人为什么一定要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呢?其实还是跟“情绪”“本能”有关,因为有一种情况,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让“理智”站在“情绪”“本能”的对立面的。那就是做自己不爱做的事情。离过职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一种感受,当离职的念头升起的时候,就注定了离职的结果,因为之后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。

所以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:就是站在纯理性的角度去考虑未来的发展,往往都能有个比较不错的规划,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无比。因为人不可能一直去做一件自己不爱的事情。

因此“理智”虽好,可不能贪杯哦。“情绪”“本能”对我们依然重要,我们要利用它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。你翻看书本时,触动你的那一小段文字;你行走在路上时,微风迎面吹落树叶的场景;去在生活的细节中,找到可爱的那个你。

所以一定要去做自己爱做的事情,一定要爱那个可爱的自己。不再去想白天吵输的架,不再焦虑自己未来的方向,不再熬夜伤害自己的身体,做自己爱做的事,成为一个应该成为的人。

发表回复